全文检索
验证码:

  • 报刊名称:《中国蚕业》
  •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 主编:沈兴家
  • 编辑部主任:窦永群
  • 国际刊号:1007-0982
  • 国内统一刊号:32-1421/S
  • 邮发代号:28-54
  • 刊期:季中月15日
  •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长晖路666号江苏科技大学期刊社
  • 邮编:212100
  • 编辑部电话:0511-85616593
  • 电子信箱:zgcye@163.com
  • 银行帐户: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 开户行:江苏镇江工行大西路分理处
  • 帐号:1104055109000013982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第2季度主要工作简报

【期刊年份】 2020年第03期
【作者姓名】蚕种扩繁与生产技术岗位   特殊性状品种改良岗位   柞蚕饲养技术岗位   人工饲料岗位   土肥水管理岗位   
【作者单位】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

蚕丝被专用蚕新品种“丝棉1号” 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在2020年4月13日召开的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52次会议上,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种扩繁与生产技术岗位科学家主持育成的蚕丝被专用蚕新品种“丝棉1号”通过审定。 该品种具有茧型大、茧层厚、茧丝纤度粗的特点。浙江省2015、2016年2年5个实验室的共同鉴定成绩显示:该品种实用孵化率98.16%,发育经过比对照种略长;4龄起蚕虫蛹率95.04%,比对照种低2.54个百 分点;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5龄1日万蚕茧层量分别为19.96kg、4.435kg、0.724kg,分别比对照种提高16.05%、22.75%、18.88%;茧丝长994m、解舒丝长866m,分别比对照种长61m、67m;解舒率87.44%,比对照种高1.78个百分点;洁净94.65分,比对照种高0.44分;鲜毛茧出丝率16.29%,比对照种高0.89个百 分点;茧丝纤度3.667dtex,比对照种粗0.607dtex。
       浙江省2018、2019年2年桐乡、缙云、建德3个农村区试点的试养成绩显示:该品种健蛹率91.28%,比 对照种高1.13个百分点;平均张种产茧量55.0kg,张种产值2404元,分别比对照种高48kg、212元。缫丝试样成绩显示,该品种茧丝长1018m、解舒丝长645m、解舒率63.18%、干毛茧出丝率31.80%、洁净 93.71分、纤度3.604dtex,分别比对照种短5m、长11m、高1.54个百分点、高0.50个百分点、低0.47分、粗 0.409dtex。

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君·兰×星·月(川蚕 30号)通过四川省审定
       2020年 4月 13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特殊性状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主持选育的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君·兰×星·月(川蚕 30号)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合格证书编号:川蚕品审〔2020〕03号)。
       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川蚕 30号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强健、优质为目标,采用杂交育种与定向选择的方法,培育出优良基础蚕品种,再通过顶交、不完全双列杂交测试配合力筛选出的优良杂交组合。春蚕期以青松×皓月为对照种,该品种 5龄经过 8d,较对照种略长,全龄经过与对照种相当;4龄结茧率 96.21%、虫蛹率 95.85%,分别比对照种提高 1.01和 1.51个百分点,强健性优于对照种;粒茧质量大、茧层厚,全茧量2.19g、茧层量 0.519g,分别比对照种提高 6.57%和 5.81%;茧型大小均一,匀整度好,普茧率 96.35%,比对照种提高 1.16个百分点;万蚕收茧量 21.50kg、万蚕茧层量 5.088kg、万蚕产丝量 4.130kg,分别比对照种提高 7.85%、6.78%、8.28%,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种;茧丝长 1273m、解舒丝长 1070m,分别比对照种提高2.46%和 2.47%;洁净 94.74分,与对照种相当;鲜毛茧出丝率 19.22%,略高于对照种。家蚕新品种川蚕 30号杂交优势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具有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茧丝质性状优良的特点。

“柞树菌根真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获辽宁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0年 5月,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柞蚕饲养技术岗位团队成员取得的研究成果“柞树菌根真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辽宁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成果首次查明辽宁地区柞树菌根真菌种类共有 36种,隶属于 7个科 13个属,明确了柞树菌根真菌对共生柞树种的选择、与柞树树龄的关系、子实体发生量与季节的相关性等生态分布规律;建立了柞树菌根真菌营养生理优化条件。筛选改良一、二级菌种培养基 2个;优化美味牛肝菌三级种培养基生理条件 1种;首次从柞树菌根真菌子实体、柞树根系共生菌丝中分离、培养出 9个菌株,筛选出适合不同菌种生长的三级种培养基 3个;首次筛选出回接麻栎、蒙古栎柞苗菌根化率高于 80%的菌种 4个;首次完成柞园菌根化柞树叶片化学成分测定及养蚕成绩评价;率先将柞树菌根真菌应用于柞园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制定了菌根化柞苗培育的技术规程。菌根化柞苗补植柞园,可比裸根苗提前 2~3年用于养蚕。

广西壮族自治区小蚕人工饲料育示范取得进展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商品化小蚕共育推广量最大的蚕区,在广西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有着独特的优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广西农业农村厅有关领导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以下简称广西站)领导,对广西开展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与示范工作十分重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与广西站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联合成立了人工饲料养蚕攻关小组,鲁成教授为总负责人,人工饲料岗位科学家崔为正教授为技术总顾问,并制定了广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发展规划。
       2020年 1月以来,在广西主要蚕桑产区设立了 16个小蚕人工饲料育示范基地,其中挂牌示范基地 11个。截止 6月,广西站已组织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专题报告会 1次,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培训班 3期,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在南宁、来宾和河池 3个综合试验站以及有关单位的积极参与下,利用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桂蚕 5号及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研制的人工饲料,已在 15个示范基地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小蚕人工饲料育示范 3批,成功率在 80%以上,为今后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在广西宜州开展桑园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
       为推动我国蚕桑产业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加快水肥一体化这一“控水减肥”关键技术和水溶性肥料在生产中应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土肥水管理岗位和河池综合试验站按照体系“一县一业”的总体部署,在我国最大桑蚕生产基地广西宜州区开展适度规模桑园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工作,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水溶性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省肥农业技术。国家蚕桑体系按照每667m24000kg的目标桑叶产量、桑树的需肥规律及宜州区土壤养分含量特征,定制了“26-11-13+TE”(即,N∶P2O5∶K2O=26∶11∶13,再加微量元素硼 0.3%、锌 0.3%)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进行桑园精量施肥技术示范。该项目根据地形、水源、电源、周边建筑环境、桑园栽培密度、桑树品种区划特征设计并安装了一整套老百姓可以用也用得起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该套系统已经通过管道水压试验、系统试运行,灌水及施肥均匀系数均可达到 0.9以上,为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专合组织、蚕桑公司化经营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示范提供了鲜活“样板”。